-
瀛奎律髓107·卷42寄赠类,陈师道寄岳父五律,方回评价学杜逼真 2023-03-29 10:08 前言 方回在瀛奎律髓第42卷中,选录了38首五言律诗,唐人五律有23首,宋人五律有15首。 在宋人的这些作品中,最受好评的是陈师道写给岳父的一首诗。 一、穷人陈师道 陈师道《寄外舅郭大夫》: 巴蜀通归使,妻孥且旧
-
瀛奎律髓105·卷42寄赠类,不为怜同病,何人到白云 2023-03-25 00:16 前言 瀛奎律髓第42卷42寄赠类,方回介绍说: 远而有寄,面而有赠,有寄赠则有酬答,不专取谀,取诗律之精而已。 距离远,就作诗相寄,在一起时,则当面赠诗。有人作诗给你,那么你也要作诗回赠。在这一卷里,我(方回)不
-
瀛奎律髓99·卷38远外类,唐诗中的外国人,有僧人有使者 2023-03-08 23:56 前言 瀛奎律髓第38卷为远外类: 《汲冢周书》有《王会图》,周官有象胥环人之职,汉蒟酱、卭竹、蒲萄、苜蓿、安石榴皆自外国至,远人慕化而来。使人将命而出,以柔以抚,其事不一,形诸赋咏,诡异谲觚,於唐为多,宋亦不无
-
鲁迅写篇散文纪念他,打破世人偏见,被中日两国同时编入教材 2023-05-20 11:51 鲁迅其人 提起鲁迅,国人对他多是赞美之词,他之思想尤其对中国共产党贡献极其大,但也不乏对他贬斥之人,认为他一生都在怒骂,都在咆哮。但遑论是怎样地评价,鲁迅的潇洒与自在令我折服,出读书时只识李白,我爱极
-
一个是民族脊梁,一个是过街老鼠,鲁迅与公知之间,隔着一个中国 2023-05-22 08:30 “公知”二字,似乎在被发明创造出来的那一天起,就逐步偏离了原本中性词的情感色彩,反而向贬义的方向滑落。 公知,乃是“公共知识分子”的简称,官方一点,指的是参与公共话题讨论,具备跨学科性,对自己专业之外的
-
山水画入门技法全解 2023-05-22 09:24 山水画的基本技法 (一)笔法 中国画在用笔方面的要求是很高很严格的,这些严格的要求就是所谓“笔法”。 唐代张颜远在《历代名画记》里提到“夫物象必在于形似,形似须全其骨气,骨气、形式皆本于立意,而归乎用笔。” 1、笔法的原理 自古
-
鬼谷子谋略,小人只顾自己,君子谋划众人,大丈夫谋略天下! 2023-05-11 09:30 鬼谷子被后人成为谋圣,其人在谋略方面非常出众,鬼谷子的学生都是非常厉害的人物,比如:苏秦、张仪、孙膑、庞涓等人,可谓是名师出高徒。 鬼谷子认为谋略并不是为了算计别人,谋略本身没有对与错的区别,不要有害人的
-
鬼谷子的这9句话有大学问,理解透了就可以纵横捭阖左右逢源 2023-05-12 08:50 大家都知道,世间的事情变化非常快,,人情世故不是人所能掌控的。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,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心里想着要做的事,但是,当你满怀期望要去做计划的事,结果发现在计划之外的事情出现了,那你就不得不去做
-
俗话说:“搬家三不扔,扔了福气散”,三不扔指的是什么?有什么讲究吗? 2023-05-07 15:03 中华文化、源远流长。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,中国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文化,其中包括不少农村俗语。 尽管这些俗语来源于农村,但它们都是老百姓根据日常生活总结出来的,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。例如,有句俗语叫做
-
“家中7不留,富贵永无休”,家里再宽敞,也不要留7样物品,否则可能有影响 2023-05-09 17:22 关于老祖宗留下来的俗语,一部分年轻人表示没有什么用,因为现在时代改变了,大家用不上那些东西,所以俗语变得可有可无。实际上,大家的想法有些片面,这不仅仅是俗语,更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,里边包含